索  引 号: 000014349/2024-00155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医疗保障、民政、扶贫、救灾
发文机关: 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0年03月12日
标      题: 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山阴县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山政办发〔2020〕7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3月16日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4-00155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医疗保障、民政、扶贫、救灾
发文机关: 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0年03月12日
标      题: 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山阴县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山政办发〔2020〕7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3月16日
主  题 词:

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山阴县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山阴县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312

山阴县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根据《山阴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结合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概况

我县总面积1651km²,全县现辖13个乡镇,259个行政村,总人口21.8394万人。北部山区煤炭资源丰富,现有煤矿19座。矿区总面积161.8775平方公里,矿界范围内涉及28个自然村,非煤企业(石料厂、粘土矿)28座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等。

二、2020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44处,按规模划分:特大型3处,大型10处,中型13处,小型18处;按灾种划分:崩塌6处,泥石流6处,不稳定斜坡9处、采空地面塌陷23处。

(二)全县降水量时空分布预测情况

依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2020年降水量时空分布,对我县2020年气象趋势预测分析如下:

预计2020年,山阴县全年降水量接近常年(降水量介于330385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偏高。预计2020年春季(35月),全县降水量在5065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2;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预计2020年夏季(68月),全县降水量在19023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2成。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预计 2020 年秋季(911月),全县降水量在 5570 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 12 成;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1℃

(三)关键性天气预报

春播期第一场好雨(≥10 毫米):预计出现在 4月下旬。夏季第一场≥30 毫米的降水过程:预计出现在 7 月中旬至下旬。

终霜冻:预计川区结束在 4月下旬,山区结束在 5 月上旬末,接近常年。

初霜冻:预计出现在 10 月上旬,与常年接近。

三、我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易发区

(一)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

主要分布在马营乡、玉井镇、吴马营乡三个乡镇的矿区。由于常年开采和综采技术运用,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时有发生。以下乡村是2020年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

马营乡:张家堡村、南河村、腰寨村、东水泉村、后石门村、芍药沟村、马营村、梁家店村、偏岭村、龙泉寺村、岱马路、山峡村、观音堂村、魏家沟村、陆家窑村。

玉井镇:史家屯村、吴家坪村、杨家岭村、北祖村、南祖村、老庄窝村、沈庄窝村、一堵墙村、东石人坡村、西石人坡村、青杨沟村、王坪沟村、范家屯村、王老沟村、口前村、东庄村、米庄窝村、千井村。

吴马营乡:包家岭村、西短川村。

(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

岱马路沿线存在山坡崩塌、滑坡隐患,安荣乡、岱岳镇西部山区大羊村北部、上、下沙河村一带,北周庄镇燕庄村一带,合盛堡乡黄花岭一带,张家庄乡南山一带等地因开采岩石、风化土层较厚,存在潜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

虎山线沿线存在山坡崩塌、滑坡隐患。织女泉、口子梁、东庄、窝棚沟、修路形成高陡边坡,表层岩石破碎易崩落,过往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北周庄镇:上神泉村、白殿沟村、燕庄村;

下喇叭乡:织女泉村、后山村、冻牛坡村、口子梁村、罗庄村;

岱岳镇:夏家窑村、兰家窑村;

以上地区黄土覆盖巨厚,沟谷切割深,碎屑岩大面积分布与裸露,汛期存在潜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

后所乡:辛立庄化悲岩寺,存在潜在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

张家庄乡白草口沟的油坊、旧广武;广武口沟的张家庄、水河铺;后所乡的水峪口沟的苏庄、后所、双寨、双寨铺、帐头铺、前张堡、后张堡;马营庄乡的彭峪口沟的西安峪、云水庄、下疃、何庄、新马营、吴家铺;胡峪口沟的胡峪口、苏家场、何庄、下疃、西安峪村庄。

以上峪口地带强降雨易爆发山洪,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

(三)公路重点防范路段。

1、虎山线岱岳镇─玉井镇路段,岱马路杨庄-梁头村路段:重要预防边坡崩塌与滑坡。

2、虎山线口前村东路段,董元线史家屯村南路段:重点防护经过采空区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地段。

3、其他交通干线经过矿区的地段应注意防范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穿越切坡地段须防范可能发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责任

1、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为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山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柴 俊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闫志民 县政府办主任

李胤龙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王志文 县应急局局长

成 员:魏雁明 县政府办党组副书记、主持能源局工作

吕建全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叶 青 县发改局局长

郭连兵 县教育局局长

吴占玉 县公安局政委

史俊龙 县财政局局长

陶占有 市生态环境局山阴分局局长

王浩宇 县住建局局长

赵 凯 县交通局局长

朱志斌 水利局局长

郭金业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志文 县文旅局局长

罗殿林 县卫体局局长

王建永 县气象局副局长

刘国栋 玉井镇镇长

刘应飞 马营乡乡长

徐晓圆 吴马营乡乡长

于介澜 下喇叭乡乡长

梁艳锋 北周庄镇镇长

尤卫章 合盛堡乡乡长

李永胜 岱岳镇镇长

王建家 安荣乡乡长

王继红 薛圐圙乡乡长

武文山 后所乡副乡长

陈晓东 张家庄乡乡长

车晶锋 古城镇镇长

李 雁 马营庄乡乡长

刘 斌 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

邢泽山 公路段段长

郅建斌 太东山隧道公路建设公司经理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李胤龙同志兼任。

2、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实施意见》为依据,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履责、依法决策,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持属地管理,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常态工作贯彻全年,及时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召开本地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加快推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县、乡、村及成员单位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汛前发放“两书两卡”,政府及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到灾情、险情大的高危隐患点督导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对地质灾害防治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措施不严、制度不全、基础不实,发生灾害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3、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条例》和《实施意见》要求,明确职能分工,细化目标责任,强化阵地意识,依法依规做好矿山开采场地、交通干线、水利设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移民搬迁工程等各类民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做好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承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

应急管理部门要指导协调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负责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组织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应急救援队伍,督促煤炭生产、储存企业加强地质灾害安全管理,做好应急抢险物资的准备工作。

交通部门、铁路部门按照养管公路铁路范围负责公路铁路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水利局负责河道、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及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住建局负责全县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教育局负责危及校舍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协助旅游景区主管部门做好旅游景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能源局负责煤炭企业因生产建设和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气象部门要会同自然部门负责汛期气象预警的发布工作。

公路段、朔州太东山隧道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杨庄收费站要负责公路沿线汛期的日常巡查工作。

工程建设项目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做好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要信息、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快速反应,实现防灾信息与部门工作间的充分衔接,确保防灾效益最大化。各部门要严格履行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建设工程的监督责任,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和建设项目承诺书要求,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项目建设单位要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承诺。

4、全面做好群测群防。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建设,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为保持监测人员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购买生命商业保险,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线监测人员发放监测补助,落实村级基层工作人员经费,为隐患点配备基本的监测预警设备,加大基层监测人员的科技监测能力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5、及时召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会商。自然资源部门应会同气象、水利、地震、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就年度地质灾害趋势进行会商,研判地质灾害发展变化趋势,科学确定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段与重点区域。结合降水趋势,在汛期适时组织趋势会商,及时分析预测灾情险情和重点防治方向,周密部署防治工作。

(二)密切关注重点环节

1、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关注冰雪冻融期、汛期两个重要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好冻融期和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并加强督促检查。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在汛期对各乡(镇)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2、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县各有关部门要在冰雪融冻期、汛期两个重要时段,密切关注降水趋势和地震短临预测预报意见,扎实做好隐患排查、巡查、核查,要加强排查黄土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工矿施工区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城中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特别是对高陡边坡要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严格执行“坡要到顶、沟要到头”总要求,对排查出的高陡边坡隐患,要科学制定防灾措施。对计划纳入工程治理的隐患点,要尽快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资金,认真组织实施;对计划纳入地质灾害搬迁治理的隐患点,要制定搬迁方案,尽快实施搬迁;对纳入日常监测的隐患点,要进一步明确监测责任人、防灾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严格落实监测监控措施,发现情况变化要及时预警、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同时,重点关注高陡边坡附近建筑物、街区排水系统是否完备,认真仔细查看用水是否直接排入地下及边坡中,并对于高陡边坡下部已经实施搬迁的,对原有住房必须全部拆除。

3、加快推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要强化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协作联动,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进一步扩大预警预报覆盖面和影响范围,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

4、认真落实汛期值班、监测和速报制度。各相关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守应急制度,带班员、值班员要保持24小时在岗和通讯畅通;应急队伍要时刻保持足够人员在岗,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本地;严格执行国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规定和地质灾害灾情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类地质灾害险情信息,不得迟报、误报、瞒报。在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政府要安排专人对高危隐患点进行驻点值守,强化临灾处置能力,并积极委托具有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做好隐患排查等工作。

(三)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

1、落实推进责任。按照《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14─2020年)》(晋发〔201414号)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与山西省人居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7326号)文件精神,强化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防灾减灾的领导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发挥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灵活搬迁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县人民政府要按照省下达的搬迁任务,尽早配套搬迁资金,有效发挥各类资金的最大效益,灵活搬迁安置模式。切实把灾情险情重、搬迁意愿最强的受威胁农户优先搬迁避让,强化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县级实施主体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乡镇政府要主动作为,要把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与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共同安排部署,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资金使用,坚持搬迁底线原则,按照搬迁一户减少一户威胁、搬迁一村减少一个隐患点的总思路,切实维护受威胁农民的利益。积极探索货币化补偿、市场化运作等方式解决安置问题,想方设法推进搬迁工程,打赢治理搬迁攻坚战。

(四)强化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演练。

1、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加大隐患点一线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力度,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深入受威胁农户进行“到点宣传”,把防灾避灾常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利用“422日”世界地球日、“512日”防灾减灾日、“625日”全国土地日、“10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等活动在公共场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发放科普读物,张贴宣传图册,刷写标语警示。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运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手段开展地质灾害宣传,进一步扩大地质灾害宣传覆盖面。把宣传重点放到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知度,提高他们的临灾自救和互救能力,为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在主要公路、景区隐患点树立警示标志,刷写宣传标语,开展防灾宣传。

2、全面组织培训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发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的技术优势,对地质灾害防治骨干进行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为主旨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调查监测、灾害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要把《条例》和《实施意见》的学习贯彻纳入日常干部职工培训内容,提高负责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巡查监测、应急处置和协调管理能力;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内隐患点群测群防员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和履职尽责能力。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汛期要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组织一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应进行以避险为主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努力提高指挥决策、协同配合、应急处置和后勤保障能力,提高干部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程度,确保面临险情时能够有序撤离、科学避灾。

(五)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严格落实《关于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的实施意见》,将签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协议作为专项任务,逐步解决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少、防治能力不强、技术装备差、业务基础薄弱等问题,深化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附件:山阴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统计表


政策解读: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山阴县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