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山阴县政协主席段国强、副主席王登峰带队,组织部分文体教育界别委员、全县小学校长,赴大同市平城区考察学习。考察组围绕城市文化建设、魏碑文化研究传承、书法文化进“校园、社区”、党建工作以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与平城区相关单位、部门、社区等进行经验和做法的交流、学习。大同市平城区政协主席赵世彪、副主席郝连志陪同考察。


考察组一行参观了平城区迎宾路、民和两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场所、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向社区干部和居民了解相关活动开展情况;赴平城区第四十六小学就书法文化进校园进行现场观摩;对大同古城文物保护、修复,御东城市规划建设、文旅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大同市政协书画院、魏碑研究院等进行了考察和交流。考察组成员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不时就一些特色举措和新颖工作思路展开详细咨询、交流。大家一致表示,平城一行收获丰硕,平城区近年来城市软硬实力的大幅提升,其宝贵经验和做法,对我县城市建设、党建工作、社区管理、书法教育、文旅开发等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借鉴价值。


一、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实施区域共建联盟
以平城区迎宾路社区为例,在党建工作方面,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作为成员单位,共同组建成社区大党委,采取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打破区域内各单位党组织各自为阵的工作僵局,形成彼此互联互通、互补互进的整体区域共建模式。该项工作创新据悉取经自北京,应用以来,一方面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一体化、无短板发展,另一方面,极大地将党建服务领域拓宽、延伸,“大本营”和“战斗堡垒”协同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
二、社区服务拓新思路,有效发挥社会共建作用。
以平城区新建南路开源街民和社区为例,借鉴了北京市社区管理经验,通过社区或街道办事处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机联动的社区公共服务采购机制。志愿服务与有偿购买相结合,使社区公益事业既贴合群众需求,又保持可持续发展。其中,“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联系社区和社会服务间政府性购买行为的纽带,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居民需求→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具体承办组织或个人→社会服务→居民需求,“层层有保障、环环有监督”的服务采购模式,拓宽了政府购买路径、搭建了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发挥力量的平台、提高了社区服务水平。
三、书法进校园、进社区,专业、业余交相辉映。
考察组一行对平城区第四十六小学、两个社区、大同市政协书画院魏碑研究院、大同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今又重阳”书画展进行实地观摩。总体看,平城区书法进校园、进社区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采取了“三社联动”购买专业服务的创新举措,书法教师待遇有保障,教学方法和中书汇教学路线图相比,较为传统;大同市书法专业人才荟萃,尤其近年来魏碑文化研究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全市中小学教师研习魏碑体者越来越多,形成专业与业余争先恐后的势头。
四、社区党群服务专区,城市建设新标配。
大同市自“名城复兴工程”实施以来,旧城、古城、御东新区“三套车”并驾齐驱、齐头并进。在建设中,平城区非常重视社区街道的办公用房问题,凡改造、新建的社区,都配设拥有独立产权的党群服务中心,且建筑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的标准。以民和社区为例,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单体设计,位于社区便利显眼位置,“中心”集党建、社区服务、居民文体活动场地、便民平价超市、社区就业服务站等多种便民服务于一体,成为真正上通下连、辐射社区居民的党群服务阵地。
五、学书新风彰显古韵,魏碑文化焕发生机。
在大同古城内,魏碑研究院俨然古城千年底色上一朵靓丽的奇葩,赫然挺立、绝世骇俗。魏碑书体凌寒傲骨、刚劲不阿,一笔一画之间承载着魏都文化的古朴和厚重。近年来,在大同市政协书画院的大力推动下,广大书法同仁们本着“为往世继绝学”的使命和责任,面向群众大力推广学习魏碑和魏碑文化。参加魏碑研习的学员前赴后继、络绎不绝,往来游客也不禁为“古风新韵”赞叹。


参加平城考察的县政协委员和各小学校长,对大同天翻地覆的城建力度赞叹不已,同时也被这座古老新城持续夯实“软实力”的修为而感动。考察组认为,我们要学习借鉴大同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以城市文化、书法文化为点睛之笔,不断提升文化品味、增强文化自信,为打造“灵秀古城”、建设“新韵山阴”添助力、增活力、显魅力!
(文/魏志旻 图/王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