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美化、绿化、文化齐推进,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农村面貌普遍发生了喜人变化,雁门关外焕新颜。  

  县委书记李旭清同志强调,山阴县的村容村貌有了新起色,基层干部的干劲和活力有了新起色,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有了新起色,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高标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共创美好家园,共建美丽山阴。  

   

 

  红色之村绿色宝地——玉井镇东庄村   

     

  沿着弯曲的水泥路进入山阴县玉井镇东庄村,高大的照壁上写着红色之村——东庄、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旧址映入眼帘,漫步在干净宽阔的水泥路上,看到道路两旁风景树错落有致,格调清新的文化墙让人驻足不前,村民脸上的笑容展示了村民生活的幸福美满。精心打造的人工湖、栽满树木的村民公园、百年老屋、抗战时期的革命遗址......处处美景展现。  

   

 

 

   

 

   

 

   

 

   

 

   

 

   

 

  近年来,东庄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具有山区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文化。全村五座山、十七条沟全部绿化,共种植各种树木150余万株,道路两侧新栽植云杉4850株、油松6100株、樟子松5100株,建村民公园一座,公园小路铺设马路牙及面包砖460平方米,建东、西湖两个,实现了村在林、林在村的壮观景色。新修6米宽水泥路1728米、4米宽水泥路301米,村庄道路全部硬化,主路改造8户居民大门,南北主路居民后墙、院墙砌筑文化挡墙262米,拆除砌筑院墙193米,建起老年日照中心、大礼堂及文化活动室,成立红白理事会,进村路口建起文化照壁一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806米深井一眼,为村民提供饮水。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村内活动摸黑出行的困难。如今的东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如画,村民的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358旅指挥部旧址   

  据资料记载,1937年9月120师第358旅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时任第358旅旅长的张宗逊,为配合国民党军反攻归绥(今呼和浩特市),旅部率第716团开赴雁北,在朔县(今朔州)、岱岳(今山阴)、怀仁间开展游击战。第358旅旅长的张宗逊曾率部队在东庄一处院子住宿,现在这处院子还保存完整。  

  10月12日,朔州市绥蒙研究会会长王奇一行陪同开国将军刘华香之子刘战平,原雁北专区书记董高昇之子董建国两位绥蒙军区后代,参观调研朔州市山阴县玉井镇东庄村在1938年成立的一二O师358旅司令部旧址,对红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中长期规划及建议,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注入红色动能,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驻东庄村的历史,成为东庄村乡亲们的骄傲,当年住过的石窑至今存在。当笔者问到村支部书记王玉成东庄村是红色之村的缘由是啥时,他讲述了永远留在东庄村人记忆里的八路军120师358旅当年与乡亲们之间的鱼水深情。他说,东庄村八路军358旅旅部驻地遗址为一处民居四合院,有石窑9间。358旅旅长张宗逊曾在这里指挥作战。1938年4月下旬,为牵制日军南下风陵渡,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和旅政治部主任张平化,率716团和旅直属队,奉命北上,经神池八角、马坊、烈堡、平鲁县乃河堡,下水头到达平鲁城。在平鲁城短暂休整后,即向东转移进入洪涛山区,716团驻山阴口前、玉井一带村庄,旅部驻水头、东庄等村。期间,依托洪涛山区,深入同蒲铁路沿线,侦查敌情,寻机打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