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4日 分享 【打印】

  山政办发〔2023〕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22〕2号)和《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朔政办发〔2022〕29号)文件精神,推动我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经县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严守安全底线,落实属地责任,不断提高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为抗旱保丰、生态保护修复、防灾减灾等提供坚实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现代化水平和精细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更加高效,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到2035年,形成全域、常态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业务、科技和服务综合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二、做好重点领域服务保障

  (三)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助力农业防灾减灾。完善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增雨作业力度,促进粮食稳产增收。围绕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开展全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针对小米、燕麦等特色小杂粮经济作物种植区域、重要农事季节,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强化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减轻灾害损失。(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围绕桑干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开展全覆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筑牢塞北绿色生态保护屏障。围绕桑干河生态调水,科学开展河流湖泊补水增雨作业,让水量丰起来。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布设新型作业装备,适时开展针对重污染天气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山阴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服务防灾减灾,做好应急保障。完善应对森林草原火灾火险等事件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及时启动针对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根据重大活动需要,建立人工影响天气演练和联动作业工作机制,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增强基础业务能力

  (六)加密作业气象条件监测。聚焦山阴县人工影响天气重点作业区域,优化气象探测装备布局,在部分乡镇新建六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进一步填补自动观测站监测空白,提升自动观测站性能。严密监视过境天气形势,积极研判人工影响天气潜势,科学制定作业方案,大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益。(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提升指挥作业能力。推进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空域申请等业务系统,形成各作业点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协同联动的指挥作业体系,提高指挥作业能力和效率。加强与省、市气象部门的联系,争取最大时效的空中飞机作业。(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八)统筹布局、补齐短板,影响范围实现全覆盖。持续增加作业装备和标准化作业点建设,增加火箭、烟炉等作业装备,实现作业装备标准化、信息化。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要求,以15公里网格标准,建设1-2个标准化固定作业点,逐步实现全县固定作业站点基础布局全覆盖。粮食主产区、经济林果区、牧草种植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区,按照10公里网格标准适当增加标准化地面固定作业站点,科学布设远程智能遥控地面碘化银烟炉,扩大人工影响天气覆盖面积。(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九)完善建制、稳定队伍,作业训练实现“全时段”。组建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机动作业队伍,按照“一辆运载车、一台火箭发射架、一部GPS、一台笔记本电脑或移动支撑系统、统一作业工作服”标准,配备专业作业队伍。完善作业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按规定落实津补贴政策,保障合理待遇。健全作业人员技术等级评定、绩效考核制度、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组织作业人员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常态化作业培训。(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完善保障机制

  (十)强化组织领导。每年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现装备、人员、经费保障等全覆盖。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监管”的管理体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全力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县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一)落实经费保障。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将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作业、运维等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为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财政支撑保障。(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二)强化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人工影响天气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依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置工作。(责任单位: 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附件: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解读:山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阴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349-7071273
晋ICP备08002782号 网站识别码:1406210001 晋公网安备 14062102000011号